【转型发展大家谈】外国语学院:转型发展要两步走
外国语学院在认真学习了教育部、教育厅的相关文件后,提出了外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在电子商务欣欣向荣、外贸出口形势总体趋暖的情况下,谋求外语专业与商务、外贸行业的结合不仅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内涵。英语、日语专业的转型升级要实现两步走:一是提升专业内涵,二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提升专业内涵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夯实专业基础,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注重实践性外语能力的培养,重点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次要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学好外语并不容易,但是真学好了外语前途非常广阔,学院将通过相应活动让在校学生体会到学好外语的无穷乐趣。2015年,外国语学院计划邀请20名左右从事外贸工作的校友和10名左右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校友回校参加专题研讨会,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在外贸工作、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通过研讨会,让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认识到学好外语的重要性,并提早了解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职业选择和规划早作准备。此外,外国语学院也会继续开展一系列与考研、出国留学相关的专题研讨,促进学生内在素养的整体提升。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企业纷纷探索创新的路子,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企业依托创新取得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放眼国际,许多新的创新思想也大量产生。如美国学者克里斯藤森提出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提出把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密切结合。再如最近很热的德国“工业4.0”,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这些创新理论在学界和企业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说明了一种新的创新模式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反观外语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外语要与其他专业结合,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之中,同时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不断谋求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和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孙德良都是英语专业出身,他们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并积极谋求专业知识与电子商务相融合的成功例子为外国语学院探索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思路,为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外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实现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